文章来源:http://huaren.haiwainet.cn/n/2016/1125/c232657-30521453.html
圖片來源: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網11月25日電(樊小菲)“吶喊,引起異國他鄉的關注;聰慧,贏得四面八方尊重;勤奮,為自己撐起一片自由的天空。”這是一首關于秘魯華僑華人移民的詩。早在百年之前,華人的足跡就已踏上南美洲這片遙遠的土地。經歷幾代人的艱苦打拼,他們生活好了,地位高了,扮演的角色也更為重要了。21日下午,當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秘魯國會發表演講點贊當地華僑華人,更是帶給他們十足的信心和底氣。華人百年奮斗史在秘魯,西班牙語‘老鄉’一詞用來專指中國后裔。據了解,目前在秘魯的華僑華人,加上有華人血統的秘魯人,總數已達250萬人,占秘魯總人口的10%。從1849年第一批中國移民到達秘魯開始,中秘兩國之間的往來不斷加強,兩國的文明開始交融。自1971年11月兩國建交以來,兩國文化交流更加頻繁。秘魯前駐華大使哈羅德?佛塞斯認為,秘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難以計量。事實上,從1849年至1874年大約有10多萬契約華工移入秘魯。華工在秘魯參與修建鐵路、建設城鎮、開采鳥糞(guano)和硝石、種植棉花和水稻。早期華工和華僑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、習俗和文化帶到秘魯,把生產技能傳授給秘魯人民,為秘魯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貢獻。此外,華工和華僑還曾把中華醫術傳授到秘魯。美國華工史專家瓦特?斯圖亞特在《秘魯華工史》一書中寫道:“中國人的草藥治好了許多秘魯大夫未能治愈的病人。圖片來源:中國新聞網chifa文化架橋梁秘魯人稱中餐館為“Chifa”,是中文“吃飯”的諧音。在當地,中餐館猶如一座橋梁,連接起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。中國的餐飲文化也已經深深地融入到秘魯人的生活當中,成為秘魯人餐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在秘魯首都馬家邦街入口處,有個標志性的“中華坊”牌樓,牌樓周邊就是當地赫赫有名的“唐人街”。對多數秘魯人來說,中國雖然遙遠,但并不陌生。走進“唐人街”,中國印記隨處可見。“只要有中餐出品的餐館,不管面積大小,統統都叫’Chifa’。”秘魯古岡州(五邑)會館主席區仲賢介紹說。海外網記者了解到,僅在首都利馬便有7000至8000家“Chifa”。自1921年首家“Chifa”——“南京酒家”在秘魯開張以來,中餐館就猶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。中國風的廳堂、色香味俱全的菜肴、精致特色的點心……這些中華美食不僅緩解了華僑華人的思鄉之情,也在無形中讓兩國人民的心貼得更近。“中餐是秘魯華人的支柱產業,目前秘魯的中餐大多是粵菜和廣東早茶,也有湘菜、川菜和東北菜。”現任秘魯中華餐飲業協會會長的羅兆雄提到,在秘魯,經常能見到中餐館門前大排長龍,“吃中餐已成為當地民眾的日常生活”。祖國帶來新機遇隨著中國與秘魯關系的長足發展,當地華僑華人不斷發揮自身優勢,成為兩國之間不可或缺的紐帶橋梁和友好使者。對于他們而言,能夠在海外挺直腰桿的底氣,不僅來自自身的實力,更是來自無數華人華僑背后日益強大的祖籍國。聽說這次習主席訪問秘魯,當地僑胞特別高興,早已翹首以待。秘魯中華通惠總局所在的利馬唐人街兩旁,華僑華人精心布置了中秘兩國國旗及歡迎橫幅。作為秘魯境內歷史最悠久、影響力最大的全國性僑團組織,中華通惠總局剛過完它130歲的生日。130年來,它始終堅守“通商惠工,造福僑社”的宗旨,不斷推動華人在秘魯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。今年恰逢中秘建交45周年,習近平主席到訪秘魯是兩國關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。隨著中秘雙邊友好合作關系的深入發展,當地華僑華人對于未來的發展信心滿滿。“這是兩國關系的最好時期,也是我們當地華商發展的最好機遇。”厄瓜多爾中國華人華僑總商會會長樓偉明堅定地說。責編:樊小菲、呂文寶
關鍵字標籤:秘魯馬丘比丘
|